选课原则及策略
Last updated
Last updated
首先你要知道选课绝不仅仅是简单的选课,更是一个选择老师的过程。
对于一些学校的通用课程如微积分,马原,体育,军理等,选择好老师就十分重要。以微积分为例,所有学生的期中期末卷子是相同的,总评的占比也是一样的,但不同老师的给分可能不一样,有些老师十分严格,有些老师给分很好,可能你相同的表现,在一个红榜老师手里就是80分,在黑榜老师手里就是75分。所以选课前,可以的话,一定要看看红黑榜,问问学长学姐们,认真选好老师。此外,马原,思修等课程期末考核的试卷不同老师不一样,给出的重点也不一样,这样选对老师就更重要了。
对于一些专业课程你可能没得选择,如《数字系统设计基础》这门课程只有智科开设且是指选课程,更换不了,特别是到苏州后这种情况就更多了。既然没得选择,那就没得选择了
对于通识课/悦读课/公选课等大概的选课原则:
是否点名/点名方式:其实南大大部分的老师好像都不会点名,但好像教务处对点名有要求,大概一学期至少会有一两次,你应该提前了解一下该老师点名的方式,如点名喊到,教学立法二维码,教学立法签到码,拍照点名,测验点名。不过其实大部分老师并不怎么把点名放在心上,所以你也可以放宽心,大胆的翘掉那些无用的课程
期末考核方式及占比:显然平时分占比更高的课程相对来说更容易拿高分。考核方式一般分为期末论文与期末考试,期末考试又有开卷闭卷之分。我们一般倾向于选择写期末论文,相对来说这个比考试更加的容易,压力更小。而期末考试,开卷的话还要看是老师给出重点,还是自带小抄A4纸,还是可以带教科书,如果闭卷那就要好好复习了。
给分情况:这个其实是个很玄学的东西,就是看老师会不会捞了,有些老师真的会给你59分让你挂科而不捞的。
兴趣爱好:如果你真的很喜欢真门课,对其十分感兴趣,那你也不用在意上述的原则,自己的兴趣才是最棒的。
对于跨专业选课,若有转专业需求则不得不选,如果没有则可以根据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但是要记住:选课一时爽,期末火葬场。希望你不会有考试周考14/15门的经历。
同时,蹭课可能是个很好的选择,即并不选择这门课,但会去教室听课,如此,既能避免期末的考核,也能听到有意思的东西,不过蹭课的问题在于没有强制性你很难坚持下去,也很容易浮于表面,这就要看个人的取舍了。
在这里附上一个可能的红黑榜。
以及你需要知道的选课流程(已获得授权):
有任何疑问或者不确定的,请务必要学会去找辅导员咨询,找官网上的对应资料文件,找学长学姐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