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志愿活动,社会实践
Last updated
Last updated
南京大学有很多社团,具体的可查看
团在大学校园中确实可以大致分为两个类别。一类是以相同兴趣爱好为基础的社团,如CAC动漫社、机器人俱乐部、天文爱好者协会等,这些社团能够让你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是交朋友的重要途径。另一类社团则可能具有一定学校性质和要求,例如提供志愿时长的行远社、青年廉洁社等。有些社团加入没有要求,有些会有面试考核。关于苏州的社团,有些南京的社团可能会在苏州有分社,也会在苏州成立新的社团。
在社团中,大部分并没有强制性的任务,尽管可能会有一些社团课程,比如机器人俱乐部可能会每周举办相关的教学或讲座。然而,由于老生多数在仙林校区,新生在鼓楼校区,这种割裂可能导致一些社团活动和会议无法在两个校区之间进行,或者即使举办了也会对新生不太方便。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鼓楼校区没有社团活动。只要有人愿意参与,社团活动是可以在鼓楼校区举行的,很多学长学姐也愿意从仙林校区来到鼓楼校区组织活动。唯一可能受到限制的是苏州的社团活动,由于距离较远(大嘘),可能会限制一些交流和参与。
总的来说,社团是大学里一个很好的参与和交友途径。不同类别的社团都有其吸引人的地方,关键是根据个人兴趣和需求去选择参与的社团。当然,由于地区的的割裂也导致大一的社团可能更多的存在于你的手机QQ群里。
志愿时长在在南大有每个学期十小时的必要要求,十小时的时长看起来可能有些多,但实际参加两三个活动就能满足要求,而且大多数志愿活动都不会过于繁重,比较轻松愉快。如果时长不足,可能会在最后的综合评价中扣分,超过十小时则会加分(但也不会加太多)。虽然有一些学生可能会刻意去累积志愿时长,但在作者看来,时长并不是最重要的,只要满足基本要求即可。不同人的志向不同,有些人可能愿意追求更多的志愿时长,而有些人更愿意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物中,这取决于个人选择。
不过,参与志愿活动也是认识不同书院的同学、结识学长学姐和交朋友的重要途径,也可以见证人生百态,看到各种有趣的东西。在我们看来,每学期约20小时的志愿时长应该是比较合适的。这样既能满足学校要求和奖项要求,同时还能保留时间去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最终选择如何分配志愿时长取决于个人,目标应该是在满足要求的同时,寻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和感兴趣的活动。
在五育里面,唯一有强制要求的是劳育,要求学生在一个学年内完成十小时的劳育时长。一般来说,参加一次劳育活动,如食堂倒盘子或教超当收银员等,能够获得两小时的时长。其他智育、美育等方面的时长并没有要求,但大部分参加的学校活动都会计入其中一个方面的时长或志愿时长。
这些时长其实在一些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实际用处,它们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学期末的综合评价加分,使敦行成绩单看起来更好一些。但确实它们的实际价值可能有限。因此,是否愿意投入时间来完成五育时长,是每个学生需要进行抉择的地方。要考虑的是,你参与活动的收获是否大于你所放弃的时间和机会成本(即你为获得这些时长而放弃的其他可能性)。
最终的决定取决于个人的目标和价值观。有些人可能更愿意参与劳育活动,体验不同的角色和社会责任,同时为综合评价增加一些分数。而有些人可能更希望将时间投入到其他更有意义或更有兴趣的活动中。在做出选择时,要考虑清楚自己的需求和优先级,确保你的决定能够对个人成长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当然绝对没有说的这么严重啦)
TODO